E. 克拉珀龙 (1837): 论热的动力

在2016年-2019年期间, 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了名为《热物理学的建立和演化》的新生研讨课,课程内容之一是研读几篇经典的热物理文献.  克拉珀龙的文章是其中的第二篇,当时无法找到文章的中文全文翻译. 为了帮助同学阅读其英文翻译,我在课程进行中陆陆续续从英文翻译成中文.  注意到目前似乎还没有这篇重要历史文献的完整中文翻译,现整理逐步发出,以作为引玉之砖,希望能有基于法文原文的确切的中文翻译尽早出现. 19世纪40年代之后, 许多学者是通过克拉珀龙的这篇文章得知卡诺的工作的,这篇文章在热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上有重大意义.

英文版本来自于如下链接:https://en.wikisource.org/w/index.php? title=Scientific_Memoirs/1/Memoir_on_the_Motive_Power_of_Heat&oldid=5767467

考虑到目前手机已经成为重要的阅读工具, 这里给出一个适合A4纸打印的版本和一个适合手机阅读的版本.

A4

手机

发表在 未分类, 物理 | 留下评论

卡诺-热动力的思考

在2016年-2019年期间, 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了名为《热物理学的建立和演化》的新生研讨课,课程内容之一是研读几篇经典的热物理文献. 卡诺的文章是其中的第一篇,但当时无法找到文章的中文全文翻译. 为了帮助同学阅读其英文翻译,我在课程进行中陆陆续续从英文翻译成中文. 翻译中所依据的两个英文版本的语音风格差别较大,个别地方的含义也有不同. 注意到目前似乎还没有这篇重要历史文献的完整中文翻译,现整理发出,以作为引玉之砖,希望能有基于法文原文的确切的中文翻译尽早出现.

英文版本来自: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 Memoirs by Carnot, Clausius and Thomson.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W. F. Magie, Ph. D.  Professor of Physics in Princeton University.  New York & London: 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1899    和   REFLECTIONS ON THE MOTIVE-POWER OF HEAT,Edited by H. Thurston, Director of  Sibley College, Cornell University.  Second 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London:  Chapman & Hall Limited, 1897, 1960年 Dover 出版了这本书的修订版.

考虑到目前手机已经成为重要的阅读工具, 这里给出一个适合A4纸打印的版本和一个适合手机阅读的版本.

A4 版

手机版

发表在 物理 | 留下评论

【旧文重发】开博了

开博了

已有 2535 次阅读 2007-6-30 15:5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关键词:虎头蛇尾    推荐到群组

应邀在科学网开博客,但一直没有开写,一是忙,更多的是懒。

我喜欢赶时髦,以前经常在交大的BBS上潜水,偶尔也灌水。后来在虹桥科教论坛上偶尔写上几句。再后来,又在搜狐开了个博客。但都没能长久。

虎头蛇尾,这是我的一大优点(缺点),不过希望这次能坚持下去。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2-3993.html

原发科学网博客

发表在 旧文重发 | 留下评论

【旧文重发】也说特聘教授

也说特聘教授 精选

已有 3491 次阅读 2007-6-30 16:3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推荐到群组

长江特聘教授的初衷,大概是李嘉诚先生希望能够吸引一批海外的优秀人才回国工作,但实际上每年10万元人民币的津贴,对于在海外有正式工作的人(如美国大学中的副教授以上)其实并没有吸引力,事实上,这点津贴加上每年5万元左右的工资,仍然远小于这些人在海外的工资,让他们放弃海外的职位回国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长江特聘教授的设立,确实起到了两个重要的作用,这两个作用,也许并不是设立长江特聘制度的目的。第一,这个制度留住了一批人, 这些人也许并不是特别优秀,但确实是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现在,这些已经下岗和即将下岗的老长江仍然在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长江特聘教授制度的建立带动了高校教师整体待遇的提高,各个大学以各种不同的名义给教师发放每年几千元到几万元的津贴,通过津贴,改善了教师待遇,拉开了收入差距,起到了鼓励先进,督促后进,提高效率的作用。也同样起到了稳定教师队伍的作用。和10年前相比,高校教师已经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了。大约10年前,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动员博士,博士后留校任教,而现在,每年申请来学校任教的博士,博士后已经远远超出需要。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2-3994.html

原发科学网

发表在 旧文重发 | 留下评论

【旧文重发】静悄悄的进步–直愽生

静悄悄的进步–直愽生 精选

已有 3243 次阅读 2007-7-6 09:5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推荐到群组

前两天收到系里通知,告知2008年直接攻读博士招生的范围扩大到全国,且外校的同学申请时不需占用其所在学校的直升名额。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记得7年前,我自己负责物理系的研究生工作,当时的一大进步是直升,直升的名额很紧。我当时试图拿出物理系的部分名额招收来自外校的同学,但没有成功,学校坚决不同意。现在,我们争取到了很大的一批招收外校的直升名额,这一方面是主管老师努力的成效,另一方面,招生政策的逐步进步也是很关键的。

相对于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缓慢进步,高考招生的变化则更为缓慢。目前的制度,也许是在现行培养体制下的最公平的制度,但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存在地区间的不公平。我觉得直接在招生制度上寻求改变是太难了,而如果在大学的培养方式上做一些大的变动,则能为高考制度的改革带来机会。

现行高校的培养模式是严进宽出,如果逐步走向严进严出,在研究型大学里达到1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2-4219.html

原发科学网

发表在 旧文重发 | 留下评论

【旧文重发】一个彻底的物理学家–怀念许伯威教授

一个彻底的物理学家–怀念许伯威教授

已有 3808 次阅读 2007-7-9 15:2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推荐到群组

我们的老师,朋友和同事许伯威老师悄悄地走了。对于我们来说,他走的过于突然。直到去世的前一天,我们才知道他已经病危,处于昏迷状态。两年前我们得知他体检时发现了癌症,很快就做了手术,而且恢复的很好,可是没有想到,病情突然恶化,很快就夺走了他的生命。

    许老师的丧事从简,这是预想到的。听到噩耗,就想要写一点关于许老师的文字,但一直没有写。许老师不希望声张,我们还是不要打搅他。二个多月过去了,如果再不写点什么,总觉得一件事没有办好。

    许伯威老师是一个彻底的物理学家,长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使他已经和物理学融为一体。对于许伯威老师来说,物理是他的生活的一部分。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他很少受环境的影响。他总是在研究中寻找快乐,在教学中寻找享受。他的最宝贵的财产是他的整理的井井有条的笔记本,那里记录着他的学习,研究和教学中的发现,思考,顿悟和成果。而发表文章的动力,则更多源于与同事分享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快乐,正因为如此,他几乎从不关心影响因子之类的事情。但另一方面,对于出现在校园中的一些对物理学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亵渎科学的事情,他的立场,观点非常鲜明,毫不含糊。他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样很少受环境的影响,讲授量子力学二十余年,每次都是一丝不苟的备课,以其清晰的思路,严谨的逻辑和满腔热情,使这门物理系最抽象的课程成为物理系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他也无法容忍上课迟到,课堂上吃喝等现在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对于学问,生活上的各种事情,他从不通融,有时候近乎固执。他的衣着永远是简朴和随便的,不是为了节俭,而是一种习惯。他的办公室也许是全校最简陋的,但他从不在乎这一点。对于学生,他言传身教,关怀备至。他追求一种清楚,明白的生活,无法容忍绕弯子,忽悠。我们听到的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是做物理的,脑子得清楚”。

    许老师走了,他走的很坦然,很潇洒。一个人的生死,只不过是整个宇宙的演化中的一个及其微小的事件,这也许就是许伯威老师的看法。也许,只有彻底的物理学家,只有对宇宙有着彻底的唯物主义认识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发表在 旧文重发 | 留下评论

【旧文重发】关于工作语言的一件旧事

关于工作语言的一件旧事 精选

已有 4731 次阅读 2007-8-21 17:2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推荐到群组

前几天,看到有人说起工作语言,也有人明确说“在科学殿堂,工作语言就是英语”。这些似乎又引发了一点争议,这让我想起一件并不遥远的往事。2004年,在上海召开了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会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是会议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同时负责会议的秘书工作。这次会议的唯一失误是没有接待好一批闯入会场的媒体记者,于是关于会议的报道大多成了对以会议的声讨。下面是搜索到的一篇关于会议的报道:

http://sh.sina.com.cn/news/20040629/095534049.shtml

物理学大会花开上海 英文报告难倒复旦交大研究生
2004年06月29日09:55 东方网-上海青年报
  昨天,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首次花开上海,这是一个向全球华人展示中国物理学发展、加强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合作的平台。然而,大师们在台上做着精彩报告之时,台下诸多研究生却听得一头雾水,原来他们的英文程度还不足以听懂专业学术报告。会上除了远道而来、自称是“客人”的丁肇中教授用中文演讲外,其他如美籍华人朱棣文和国内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做的都是英文发言。记者绕场一圈,发觉许多观众脸上呈现出困惑的表情,再一问,他们都是来自复旦、交大的物理系研究生,虽然物理成绩出类拔萃,但要完全听懂用英文做的专业报告还有一定困难。交大物理系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表示,这可能与物理学科本身高端的性质有关,也反映了当下双语教学条件尚未成熟。他们一共拥有近80位物理教师,而真正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只有三四位,正计划引进美籍华人师资力量。记者 王婧

这样的严重失实的报道好像还有几篇,当时忙于会议,没有在意,后来才发现,这些报道又引发了一场网上声讨,下面是一份声讨的帖子。(这样的帖子很多,我只是随手拷贝了一个)

http://bbs.peopledaily.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594295&typeid=17

话题:上海再次成为中文禁地 物理学家大会竟然“禁说”中文!  
[春秋剑客] 于 2004-07-05 10:15:53上贴

话题:上海再次成为中文禁地 物理学家大会竟然“禁说”中文!记得不久前曾有媒体报道说,上海某国际机场有所谓必须说英语而不准说汉语的规定,打出的幌子就是要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始终不明白,什么样的国际惯例会不允许在自己的国家说自己的母语?然而,时隔不久,同样的一幕又发生了,地点又是号称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大家看这样一条消息:新民晚报消息:刚刚在上海落幕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聚集了500多名学界精英,尽管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有位香港大学的博士很纳闷:为何论文汇编没有中文?有人申请用中文做报告未果,致使原意受损。一位与会学者认为,大多数报告用中文完全可以讲清楚,而且更容易被听众理解。即使考虑到部分海外华裔学者的需要,至少可以采用中英文双语,但这些要求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遭拒绝。大有非熟练英语者不得发声的腔势。倒是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坚持以中文作报告,成为唯一“反潮流”者。丁教授的英语能力毋庸置疑,但不知他经过怎样的思考和争议,才发出了母语的声音?丁肇中表达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表达了超越物理意义的文化情感。中国在向国际化迈进,需要更多无障碍的对话世界。但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就算把英语说得和英美人民一样顺溜,仍然难以获得真正的认同。交流绝非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寒暄,而是文化背景和国家实力的对话。向往沟通无限的国人,对中文应有更多的自尊与自爱,至少不能让中文在本土遭到拒绝。(唐宁)看罢这则报道,我想多数人的心境会与我一样不大好受。以前听说一种说法,说是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上海(浦东)。今天的深圳成了什么样子,自不必说。但上海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经济上去了,高楼起来了,俨然一个国际大都市活脱脱重现于世界的东方,屹立在西太平洋之滨。作为中国人,我们高兴啊!因为这毕竟是我们中国人创造出的又一个经济发展的奇迹!然而,曾几何时,从那片汇聚了举国精英的国土上,时不时传来一些让人听了心里很不舒服的不谐之音。两年前,交通管制推出“新举措”:交通违章,撞了白撞!当时我就很纳闷,觉得这不大象是天天在高喊“以人为本”的大都市的作派,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拿来报纸看,白纸黑字赫然在目!无独有偶,事隔不久,就又听说上海的国际机场不准说中文(汉语)了,要一律讲英语,说这是要与国际接轨。我感到很惊讶!这还是中国的上海吗?俗说话儿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上海长大了,嫌弃自己的母语了?直到这一次,再次在国际物理学大会上发生了禁说中文的事件,我对上海真的是有些失望了:这不是共和国的长子啊!是什么让上海昏了头,竟然对母语痛下杀手?近些年在上海召开的国际会多了起来,上海合作组织在这里成立,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在这里举行,前不久,世博会又申办成功。我从来觉得,上海是新中国成功管理国际大都市的典范,是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功的象征,上海的成就是全中国人民的成就。然而,这些年上海变了,在经济起飞的同时,心也变得只认得所谓的“国际惯例”而不认得自己同胞和姐妹兄弟了。过去,洋人在上海公园—-这一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挂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欺负我们中国人,那是因为我们贫弱。可今天在上海发生的这一幕,我们又该怪谁呢?真的有这样的国际惯例,那我们宁可放弃举办会议的权利!可事实不是,是我们自己把上海惯坏了?愿上海人自省,愿这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件永远不要再次发生!尤其不要自轻自溅!
*****************************************
回复关系: 话题:上海再次成为中文禁地 物理学家大会竟然“禁说”中文!(春秋剑客: 2004-07-05 10:15:53)3003 Bytes(4/8278/63) 同样是中国人,上海乍喜欢这么变态(三分洋文: 2004-07-09 20:07:14)242 Bytes(0/0/0)这倒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有个词语叫“假洋鬼子”(老子的牛: 2004-07-07 15:59:03)0 Bytes(0/0/0)没有好的学术,只能去模仿别人的好学术。好学术都是外国人做的,所以它们就仿外国人了。以为这样就学术了。(小村长贪不怕: 2004-07-07 09:46:32)16 Bytes(0/0/0)中学以下应该停止英语课程,大学也作为选修课(风雪伊人: 2004-07-07 09:22:04)26 Bytes(0/0/0)上海人,在外国人面前有点自尊吧,不要老在国人面前装老大!(范辉志强: 2004-07-07 07:48:10)53 Bytes(0/0/0)强烈支持此文观点(巴山雨: 2004-07-06 22:31:31)0 Bytes(0/0/0)洋奴!(雁过: 2004-07-06 21:09:21)274 Bytes(0/0/0)聪明的上海人(诰命夫人: 2004-07-06 17:49:54)309 Bytes(0/1/0)洋奴!(布威寺方丈: 2004-07-06 17:49:48)0 Bytes(0/0/0)此帖已被推荐到人民网主页! (强国社区: 2004-07-06 16:57:08)0 Bytes(0/0/0)长期的逆向民族主义的恶果!一点都不奇怪。是到了恢复民族主义本义的时候了。(大木木: 2004-07-06 16:20:03)0 Bytes(0/0/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上海与世界接轨了同中国脱轨了)(付瑞: 2004-07-06 16:07:06)814 Bytes(0/0/0)深圳国际机场除用中文、英语外,还用粤语呢!(春天的故事2004: 2004-07-06 15:50:21)0 Bytes(0/0/0)卫星上天,红旗落地,还有什么说的?(旁观者入局: 2004-07-05 17:17:19)0 Bytes(0/0/0)我赞成这样观点,现在是客户语言时代。到中国来开会,又都是华人或华裔,难道不是为了让更多华人听懂吗?(春秋剑客: 2004-07-05 16:04:42)104 Bytes(0/0/0)这就叫洋奴意识!(砖拍脑袋: 2004-07-05 16:03:43)0 Bytes(0/0/0)揭 开 贪 官 的 画 皮 !(張平平: 2004-07-05 15:23:05)0 Bytes(0/0/0)建议:传阅政治局常委, 及中宣部党组。(说真话2001: 2004-07-05 15:21:07)0 Bytes(0/0/0)有人就是希望中国出现一个人数不多但很有能量的说英语的上等阶级,step by step……(纨与素: 2004-07-05 14:32:18)0 Bytes(0/0/0)我就不说英语,能把我怎么样?(俺村俺最帅: 2004-07-05 11:49:04)0 Bytes(0/0/1)那就让洋鬼子跟着你说汉语或找一中文翻译。(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2004-07-05 13:49:43)76 Bytes(0/0/0)上海人想干什么?!愤怒!(津门笑歌: 2004-07-05 11:18:55)0 Bytes(0/0/1)上海妇产医院刚诞生一批婴儿是上海人,你去问问他们吧。“上海人想干什么?!愤怒!”(疯疯癫癫僧: 2004-07-05 14:41:02)0 Bytes(0/0/0)上海是一个盛产洋奴的地方,这有光荣传统,完全可以理解。(夜长风: 2004-07-05 11:10:32)0 Bytes(0/0/0)上海公安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个宣传题材“露宿街头勿同情”(五虎镇南侯: 2004-07-05 11:01:27)84 Bytes(0/0/0)都是右派参加的,当然不说中国话了(吉又鸟: 2004-07-05 10:59:11)0 Bytes(0/0/0)华裔学者可以讲英语,但禁止汉语报告那是太过分了。(韧峰: 2004-07-05 10:54:44)214 Bytes(0/0/0)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竟然禁说中文。共同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性之一,禁说中文?上海在干什么。(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2004-07-05 10:51:49)0 Bytes(0/0/0)你的帖问题多多。(云想霓裳花想容: 2004-07-05 10:50:05)388 Bytes(0/0/15)国际机场可以实行双语规则嘛(韧峰: 2004-07-05 11:52:45)84 Bytes(0/0/1)不是国际机场,而是国际航班在机场起降时的语言.(云想霓裳花想容: 2004-07-05 12:49:39)53 Bytes(0/0/0)不过既然叫“华人物理家协会”,还是应该有一定的华文声音的。这个协会也够怪的(请勿以党和: 2004-07-05 11:18:04)0 Bytes(0/0/1)在会议前夕,我和一个参会的物理学家见面,(云想霓裳花想容: 2004-07-05 11:33:00)266 Bytes(0/0/0)又是技术原因?可我觉得是歧视中文(汉语),不知道世界上那么多国家是不是都这样?比如法国(春秋剑客: 2004-07-05 11:08:44)0 Bytes(0/0/10)法国人很自傲,是出名的,因此越来越落后。(云想霓裳花想容: 2004-07-05 11:27:35)0 Bytes(0/0/9)在这个问题上,我宁愿与法国人站在一起!捍卫自尊不同于自傲,“最后一课”是最感人的!(春秋剑客: 2004-07-05 16:38:37)0 Bytes(0/0/2)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无端的自傲或自卑都是没有必要的。(云想霓裳花想容: 2004-07-05 17:36:36)42 Bytes(0/0/1)是无端吗?在中国的土地上,举办华人物理学家大会,谁说英语是个人的权利,可不该禁止别人讲中文(汉语),(春秋剑客: 2004-07-05 21:34:17)228 Bytes(0/0/0)那你举出一个法国因为坚持法语而越来越落后的证据。(津门笑歌: 2004-07-05 12:15:25)0 Bytes(0/0/4)法国现在越来越强大了.(云想霓裳花想容: 2004-07-05 12:47:38)0 Bytes(0/0/3)这种回答倒挺像你所说的“法国人”的:不要太傲慢了嘛!(春秋剑客: 2004-07-05 17:52:49)0 Bytes(0/0/2)你看,你就不相信”法国越来越强大了”.这就是我给”津门笑歌”的证据.(云想霓裳花想容: 2004-07-05 20:08:12)0 Bytes(0/0/1)有没有搞错啊?我在说您呢!不回答对方的问题,用傲慢的语言来揶揄对方,这不是讨论问题。(春秋剑客: 2004-07-05 21:18:11)0 Bytes(0/0/0)顶。(黄色的面孔有红色的污泥: 2004-07-05 12:09:38)0 Bytes(0/0/0)上海不是中国的希望.其实他们所谓的国际眼光不是真理眼光.而是追求的形式主义,所以无论他们怎样(下阮家牌: 2004-07-05 10:46:51)51 Bytes(0/0/0)英语只是个工具,不应把它提高到不应有的高度。对英语的过分推崇,客观上会严重打击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2004-07-05 10:44:49)46 Bytes(0/0/0)不要变回买办城市。(共产主义者甲: 2004-07-05 10:34:49)0 Bytes(0/0/0)深圳还政府牵头全民学英语呢,真是混帐呢.(公民证: 2004-07-05 10:34:19)0 Bytes(0/0/1)学习英语本身应该没有错!(春天的故事2004: 2004-07-06 15:54:37)0 Bytes(0/0/0)我倒觉得不必担心,语言的流行和推广背后有一定的规律,而中文自有其过人的生命力,时机未到而已(请勿以党和: 2004-07-05 10:33:46)0 Bytes(0/0/9)再有生命力的东西,也架不住恶意的扼杀。小孩有生命力,也很健康,能挡住别有用心的扼杀吗?(长石: 2004-07-05 10:42:03)60 Bytes(0/0/8)为什么造谣说那时农民30块1个月,为什么造谣说那时农民不愿意进城(灭火队员: 2004-07-05 11:50:50)0 Bytes(0/0/0)嘿,末说中文有几千年的历史,即使现在,作为十几亿人口的母语,谁有能力扼杀?信心足一些嘛(请勿以党和: 2004-07-05 11:24:51)0 Bytes(0/0/6)自信归自信,措施归措施。(长石: 2004-07-05 12:34:48)50 Bytes(0/0/0)没能力?现在许多大学本科生的汉语水平是很低的。中文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大部分只有几十年的生命。(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2004-07-05 11:59:03)110 Bytes(0/0/4)是这样,我认为(韧峰: 2004-07-05 12:56:10)1070 Bytes(0/0/3)现在电脑普及,翻译软件发达,根本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学英语背单词。(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2004-07-05 14:43:38)384 Bytes(0/0/2)不与学位、职称等挂钩,我是赞成的。(韧峰: 2004-07-05 14:52:21)100 Bytes(0/0/1)英语顶多学一年就够了。我们学英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背单词上,再差的翻译软件它的词库基本上是全的(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2004-07-05 17:17:09)490 Bytes(0/0/0)说英语,资深的专家听不太懂,低质量的文章就容易上市。(田耕: 2004-07-05 10:30:58)0 Bytes(0/0/3)ok,事实!(王若谷: 2004-07-05 11:38:05)0 Bytes(0/0/2)密斯脱王,你用ok为这个观点叫好,多讽刺,呵呵。(远方以远: 2004-07-05 13:31:22)0 Bytes(0/0/1)可以实行双语规则嘛 ,呵呵。(王若谷: 2004-07-05 14:25:41)0 Bytes(0/0/0)

    一个关于物理学的会议,工作语言用所有参会代表都懂的英语,竟然能够和民族感情挂上了钩,确实滑稽的可以。不幸的是,这样的滑稽剧可能还要继续演下去。

    一百年前,如果不懂德语,大概不可能成为物理学主流中的成员,今天,不懂英文,肯定不能成为物理学主流中的成员。我希望,一百年后,不懂中文的人不能成为物理学主流中的成员。但是,今天的物理学工作者,必须能够用英文交流,这是研究物理学的必要条件,同样,物理学家的工作语言也只能是英文,不管母语是汉语,德语,俄语,日语,…。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2-6293.html

评论 (8 个评论)

IP: 118.213.171.*   删除回复[8][游客]那么你  2010-11-2 22:33思考假大空进口。IP: 202.127.20.*   删除回复[7][游客]陆压  2007-8-26 15:37前些日子,科学时报上也有一篇这样的调调,说当时只有丁先生一个人用中文,作者是易蓉蓉。给报纸写信,没有回复。不过上面的也有一个细节不对,谢晓亮老师的ppt也是中文的。IP: 202.120.52.*   删除回复[6][游客]马红孺  2007-8-22 17:46写的匆忙,没有照顾到全面。 实际上,关于这次会议,做科学报道的李虎军,王丹红等都做了非常精彩的客观报道。问题在于这些客观报道都很快被淹没在大量被民族感情之类挑动起来的网上评论和来自诸如新民晚报等小报的评论之中。我这里所说的媒体记者,是指一些很少报道科学的大众媒体的记者。我估计他们当时的目的就是寻找会议的花絮,或希望与丁肇中,朱棣文等名人说几句话,照个像,而且,按照惯例,可能还需要请他们吃饭之类(也许我是以小人之心了)。我当时忙于会务,无暇顾及,更没有及时与其沟通,而他们找到的花絮,大概就是发现了工作语言竟然是英文吧。 我个人认为,对于这样一个完全是专业性的会议,只有具有相当科学素养的记者才能做出准确的报道。IP: 124.16.128.*   删除回复[5][游客]李虎军的文章  2007-8-22 15:54李虎军:关于华人物理学大会一则报道的反思 2004-7-14 文/李虎军

“你的文章惹出麻烦了。”一位科学界的朋友告诉我。

他所说的是我在7月2日《南方周末》科学版上的一篇文章。6月底,我作为《南方周末》的科学记者,去上海采访了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写了篇《讲中文的丁肇中与讲英文的朱棣文》的报道。我那篇文章的重点并不是华人物理学家大学上的语言问题,取那么个标题主要是为了吸引读者。在文章中,我主要介绍了丁肇中和朱棣文所作的大会报告,还讲到了物理学家们对物理学教育的担忧和努力等。

但没想到,关于华人物理学家大学上的语言使用问题后来竟然成为了媒体和网络上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你那篇文章不是提到丁肇中讲中文吗,现在网络上都闹翻天了,你怎么还不知道?”我那位科学界的朋友说。经他这么一说,我赶紧用GOOGLE搜索了一下,这才发现7月4日《新民晚报》上的一篇文章称,此次会议“大有非熟练英语者不得发声的腔势”,会议的论文汇编没有中文,会上有人申请用中文作报告也未果,只有丁肇中坚持以中文作报告,成为唯一“反潮流”者。一时间,媒体和网络上对所谓的“华人在华禁用华文”展开了讨伐。

实际上,这是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一些海外华人物理学家,尤其是像朱棣文那样在海外长大的,中文不怎么好,而且参加会议的也不全是华人。国际学术界的通用语言是英文,用英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据我所知,在国内的很多实验室在进行内部学术交流时,教授都要求学生们用英文。此外,这次会议上讲中文的也不只丁肇中一人。我在会上听了不少报告,用英文和用中文的都有,并不存在什么丁肇中“独反潮流”的事情。

我那篇文章发表后,北大一位同学还发来电子邮件说,丁肇中并不是老在用中文:有一次,丁肇中和杨振宁到北大访问,下面坐的基本是学物理的和搞新闻的。后者的提问“高深莫测”,杨做了部分回答。轮到丁作报告,讲他的磁谱仪时,用起了英文。这样一来,就走掉了很多人。大概讲到外行走得差不多的时候,丁又转为中文。

这位同学还直言不讳地批评我的文章说,“还是希望多讲讲科学吧,而非简单的关注人,对比当以其专业论,而非以其表面论”。对这位同学的批评,我是颇有些脸红的。本来,我和我的同行们应该借物理学家大会的机会向公众多讲讲物理的,结果却使公众对这个学术会议的语言使用问题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并且上升到了民族感情的高度。

另外,联想到这几天媒体上关于杜邦特富龙事件的报道,我不由得又感慨起做科学报道的不易。

本来,美国环保署此次指控针对的并非特富龙等产品的安全性,而是杜邦是否隐瞒了全氟辛酸铵(制造特富龙涂层等材料时用到的一种助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的信息。关于这一点,在美国环保署网站7月8日的新闻公告及杜邦当天在其网站上公布的回应中,都说得很清楚。

但国内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出现了很多偏差。一些媒体的同行恐怕没有去阅读美国环保署和杜邦的新闻稿原文,也没有就此事进行相关采访,就轻易地使用了诸如“有毒锅”一类的字眼,弄得公众不知所措。

记得我还在《科学时报》做记者时,美国《科学》杂志主编鲁宾斯坦先生曾去访问。鲁宾斯坦在和我们几位年轻的中国科学记者交谈时提醒说,做科学报道时,尤其是与健康有关的报道,一定要认真,要小心求证,不能传递不准确的信息,因为我们的报道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

的确,不论是物理学家大会,还是杜邦特富龙事件,做科学报道的时候,就应该小心谨慎,多来点专业精神。

(注:明天的《南方周末》上会有我一篇关于杜邦特富龙事件的报道)

李虎军专栏 IP: 124.16.128.*   删除回复[4][游客]笼而统之  2007-8-22 15:51马教授说:“这次会议的唯一失误是没有接待好一批闯入会场的媒体记者,于是关于会议的报道大多成了对以会议的声讨。”

难道马教授区别接待了北京记者和上海记者?导致上海记者的愤怒?IP: 124.16.128.*   删除回复[3][游客]用事实说话  2007-8-22 15:30马鸿儒教授没有看过发表于2004年7月23日出版的《科学时报》的文章吗?

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何时“禁说”中文?

《科学时报》记者 王丹红

7月4日《新民晚报》发表记者唐宁题为“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禁说’中文 丁肇中独反潮流”的文章,文章指出:“刚刚在上海落幕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 学家大会,聚集了500多名学界精英,尽管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从论文汇编到 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倒是诺贝尔奖 得主丁肇中教授,坚持以中文作报告,成为唯一“反潮流”者。” 这是一个与 事实不符而又想当然的报道,但却被中央电视台网站、人民日报网站和新华社网 站,以及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多家转载,在华人世界引起喧然大波,实在是误 导公众!

作为全程参加本次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并作系列报道的记者,我要指出两 点事实。第一:该报道内容不符合事实。丁肇中教授6月28日上午作大会报告时 幻灯片上写的是英文,他讲的是中文,而且不少作大会专题报告的科学家在报告 时也是用中文进行的演讲。第二,该文的立论是建立在错误的想象之上的。和以 往一样,本次华人物理学家大会并非只有华人参加,正如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不只 由美国物理学家参加。随着中国科学研究实力的增长和研究水平的提高,近年来 即使是中国国内的学术会议,比如中国化学会年会等,也不完全只是华人参加。

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6月28日至7月1日在上海世博会议大酒店举行, 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丁肇中教授作了第一个大会报告。 在报告之前,他先向诺贝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朱棣文教授致歉,因为后 者不能完全听懂中文。虽然丁肇中在诺贝奖颁奖大会上坚持同时用中英文作演讲, 但他并没有一定坚持在中国都用中文作报告,而是尊重他的听众。2003年10月16 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三世界第十四届院士大会上,他就用英文作了大会主题 演讲。在这次上海的大会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文小刚、哈佛大学的谢晓亮、 和中国科技大学的陈旸教授等均是用英文作幻灯片、中文做报告,哪里只有丁先 生是“唯一的‘反潮流’者”?

据考证,2000年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中,中国 科大朱清时校长的邀请报告就是用中文讲的。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从来就没有 “禁用”过中文,指责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禁用中文,纯属无稽之谈。

爱国如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今年初已回清华 大学定居。他在2002年6月清华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会上所做的报告、以及今年3月 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的学术报告,均用英文演讲。杨先生说他自己用 英文用学术报告更能准确地表达意思。难道能说杨先生在中国的土地上不用中文 报告是不爱国的表现吗?世界上还有许多不会讲中文的华人,他们的成就和爱国 心远远超出了那些自称爱国的人。朱棣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基本不会讲中文 的他在百忙之中参加会议,因为希望在做报告前再次作认真准备,他还提出不参 加在报告前的大会代表合影。

英语是现在公认的科学的世界语言,用英文作为任何具有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的正式语言是非常必要的。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主席、美国肯塔基州大学的刘克非 教授说,英文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通用语言,鼓励使用英文作报告是为了培养和鼓 励中国的学生勇敢地用英文进行交流。西班牙神经生理学家Ramon Cajal 是1906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他在100多年前对西班牙年轻科学家的忠告之一,便 是一定要学好德语,因为当时德语是科学的世界性语言。中国科学需要发展和产 生真正的国际影响,在中国举行的学术会议上需要有许多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来参 加。打着爱国的旗号、坚持在中国的各学科学术年会上一定要用中文,那可能才 是破坏中国科学的国际性影响,出卖中国科学的行为。

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前主席、本次会议的共同主席、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张图南 教授说,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在1990年成立的初衷是为全球华人是为全球华人物理 学家的搭一个桥梁,本次大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在应邀作报告的75位 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的物理学家中,来自中国大陆留学生的人数首次有超过一 半以上,他们都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在大陆接受的大学物理学训练,然后到国外 留学,今天已经成世界一流的人才,这说明中国大陆的物理学教育是很成功的, 这是本次会议最激动人心的地方之一。

本次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获得了巨大成功,却会被这样一个不实报道所掩 盖。《新民晚报》7月4日才“晚报”6月28日至7月1日间在上海召开的本次会议 的不实新闻,新闻媒体责任感何在?

转自新语丝IP: 221.218.190.*   删除回复[2][游客]laoyu  2007-8-21 20:49在科学殿堂,工作语言就是英语!!!删除回复[1]王晓峰  2007-8-21 19:22都是华人开会,从交流的角度看使用汉语未尝不可,但也没有记者说的那么严重。

发表在 旧文重发 | 留下评论

【旧文重发】关于审稿的一点观察

关于审稿的一点观察 精选

已有 8501 次阅读 2007-8-22 08:4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推荐到群组

    最近几个月,由于兼任了一点编委的工作,经常处理稿件,读了大约50来份审稿报告。审稿人来自世界各地,以欧洲和美国最多,其次是中国和日本,还有以色列,印度,等等。这些报告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如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报告通常都比较长,最长的一份,几乎和被审的文章差不多长(4页),而来自中国和日本的报告都比较短,通常只有一小段;欧美的审稿人通常会在第二天告知能否审稿,也有个别一直不回答的,中国的审稿人通常在过了两个星期后把审稿意见送来,但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回答,我常常无法判断稿子是否送到(电子邮件的丢失似乎比较常见);来自欧美的报告有时会把皮球踢给编委,如报告会对文章的一部分(例如实验部分)做出详细,认真的评价和判断,而对另一部分(例如理论部分)则完全不评论,而只给出一句“看不懂”,而其它地方的审稿意见中还没有发现此类情况;欧美的报告有时还会追加报告,例如有一篇稿子,在收到审稿报告的第三天,审稿人又发了一份补充报告过来,对前一份要求作者在修改时应该讨论的几个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日本的审稿者在拒审时通常都会建议合适的审稿人,为我省了很多寻找审稿人的时间。

    另外一个明显的特色是欧美拒审的比较多,拒审的理由有:1,不熟悉文章的内容,非本行专家;2,最近太忙,没有时间,怕耽误稿件的发表;3,最近两周度假。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2-6314.html

评论 (16 个评论)

删除回复[16]王志明  2009-6-16 00:46zmwang将您的文章推送到学术期刊,删除回复[15]王永  2008-6-21 03:44我常常无法判断稿子是否送到(电子邮件的丢失似乎比较常见 ~~~~~~~~~~~~~~~~~~~~~~~~~~~~~~~~~~~~~~~~~~~~~~~~ 对这个问题,马老师,可以使用邮件收条。IP: 219.228.112.*   删除回复[14][游客]lll  2007-9-4 16:39是啊,审稿人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审稿的话,就应该立即告诉编辑啊,瞎拖着会给作者和编辑带来很多问题啊,呜呜呜呜。。。IP: 222.66.175.*   删除回复[13][游客]一一  2007-8-29 11:19我认为国内的杂志编辑部应该学习一下国外编辑的做法,将审稿人统一登记,估计好各人的研究特长,控制好送审稿件的数量与频率。 现在对于评审者,时常会收到太多的送审稿件,一个办法就是有意拖,拖得多了,编辑也就不送审了。我是性格比较急,通常会比较快地给出评审结果,但这样就会收到送审稿件越来越多。IP: 202.198.160.*   删除回复[12][游客]huadehua  2007-8-26 21:44恩,是啊,我刚当了几个月的编辑,是化学方面的,有的审稿人认真的很,提的问题也很中肯。而有的审稿人就是在对付,不认真。不认真的以后就不找了,呵呵。我最怕的审稿人就是稿件给他好久了,一直没有消息,等催后,回信说是拒稿。额滴神啊,拒稿早说啊,拖了那么长的时间我觉得都不好和作者讲啊。IP: 202.120.52.*   删除回复[11][游客]马红孺  2007-8-26 11:58To abc: 1,据我观察,来自中国的稿件引用文献相对较少,而不是很多;2,我选择审稿人时通常不参考被引作者,但其他编辑也许这样做。关于这一点,并没有规定;3,大多数审稿人都会建议引用一些文献,其中大约三分之二不是审稿人自己的文章,确有部分审稿人建议引用的文章就是审稿人自己的。这两部分,其实被审的作者比较容易判断属于那一类。如果作者认为建议的没有道理,完全可以不引。

另外, 我们也要求投稿人建议审稿人选,这个人选,在选择审稿人时也会作为参考。因为作者通常最清楚自己的同行。

To 太极: 当一篇稿件送给审稿人时,我们完全相信审稿人的基本科学道德。IP: 218.242.61.*   删除回复[10][游客]一一  2007-8-25 16:56老实说,近年来我的有点害怕当审稿人,偏偏编辑送给我的审稿稿件还很多。国外的杂志虽然评审要求较高,所需花费的时间也较多,也没有报酬,但有几个好处:一是送审的杂志不会送太多的稿件给同一位评审人,通常一份杂志一年有几篇;二是稿件的质量相对比较好一些。而国内的杂志有时会接二连三地寄送审稿件给我,大多数的稿件质量不高,在些稿件的内容虽然没有什么错误,可也没有什么意义,要否决掉得找出充分的理由,这也不是轻松的活儿。尤其是不希望评审国内的英文杂志的稿件,内容质量不高且不说,不咸不淡的英文写作,(估计有些是博士生写的,导师可能没有认真修改),要帮着修改一是太费时间,二是也没有这个义务。偏偏现在的许多大学的学报都出英文版,造成这类英文稿件的数量还逐渐增长,估计这种文章也很少有人看。以后学马编辑的办法,干脆拒绝评审这种稿件。IP: 125.34.107.*   删除回复[9][游客]太极  2007-8-25 14:23审稿人会不会骠切.有制度保障吗.IP: .*   删除回复[8][游客]abc  2007-8-25 11:11谢谢您的回答。还有几个问题:1.编辑部选审稿人是否会考虑论文所列参考文献的作者?我知道国内有些作者为了在PRL等杂志发表论文,会尽量多地添加参考文献,以求提高论文的命中率,相信审稿人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引用一定会手下留情。2.有些审稿人会强行要求论文作者增加大量参考文献,很显然这些文献的作者就是审稿人本人(我曾经投寄一论文到PRB,其中一个日本审稿人居然要求增加11篇他发表的论文),编辑对这种“流氓”审稿人会采取哪些措施?3.对你们数据库中的审稿人,他们发表论文是否会得到一定的优惠?删除回复[7]马红孺  2007-8-25 09:44答abc: 我基于以下三点:1,按照PACS从编辑部的数据库中选,然后查一下其近期(大致过去10年)发表的文章和被审文稿的相关程度(数据库中有这些学者过去几年的审稿记录);2,根据稿件的内容,直接用网上的相关数据库(Web of science, scholar google, …)搜索合适的同行学者;3,以自己的判断,在自己认识的人中寻找。 其他编委应该有不同的做法,至少我所服务的期刊并没有规定寻找审稿人的程序。删除回复[6]唐凌峰  2007-8-25 09:31对于自己不熟悉或自己没有时间审阅的稿件,拒审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比放着不管要好多了!从这点来看,欧美做得确实要比我们好。我的一篇文章投了快两个月了,至今音讯全无!IP: 210.72.9.*   删除回复[5][游客]felix  2007-8-24 22:21有些审稿人的确不认真,作为编辑没有办法,只能避开,久而久之,就不让他审稿了。IP: .*   删除回复[4][游客]abc  2007-8-24 17:49马教授:编委根据什么选择合适的审稿人?IP: 144.213.253.*   删除回复[3][游客]siccashq  2007-8-24 09:17有的审稿人很不认真,编辑部可以统计一下,比如说,把每个审稿人的审稿时间做个统计,审稿态度做个调查什么的。这样就可以筛掉某些不认真的审稿人。窝常看见一些教授桌上放一堆稿件,待到月余才处理。IP: 158.132.182.*   删除回复[2][游客]ising  2007-8-23 22:55老马莫怪,实在是“不熟悉文章的内容,非本行专家”。:))IP: 61.49.127.*   删除回复[1][游客]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7-8-23 10:54我们中国的审稿人应该更加重视认真负责及时地审阅稿件,

不应拖延草率处理!

过去,我对送审的稿件,

都是排在其它工作之前,

认真查核有关资料反复核算粗估有关数据,

充分肯定其成果,提出存在的问题,乃至进一步解决办法,

而且,一般都在3天内发出审评意见.

直到退休多年后,还有送稿来审的.

发表在 旧文重发 | 留下评论

【旧文重发】转载: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关于“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声明

转载: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关于“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声明

已有 4130 次阅读 2007-9-6 15:4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推荐到群组

前天,碰到高教所的一位老师,说起他这几年做的关于“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国际上已经有不小影响,他则很无奈的告诉我这几日国内媒体也在炒作这个排名,而且误解颇多,为此,他们还在他们的网站上发表了一个声明。刚才找到了这个声明,感觉有必要在这里转载一下。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关于“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声明

2007年9月1日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是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以下简称交大高教所)的研究人员出于学术兴趣独立研究完成的,于2003年首次在其网站上公布(http://ed.sjtu.edu.cn/ranking.htmhttp://www.arwu.org/),此后每年更新,迄今共发布过5次。

交大高教所没有发布过ARWU中文版,也没有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宣传。但是,近来有部分国内媒体在没有完全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对ARWU进行了不符合实际的报道、转载,尤其是对国内部分大学的名次进行了错误的解读和比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为澄清事实,特发表如下声明:

1、ARWU从未公布过100名以后大学的具体名次,而是以50所或100所进行分组,每一组内部的大学均按照校名字母进行排序。因此,任何对100名以后大学具体名次的报道均不是ARWU的真实表述,而根据字母排序得出的名次更是对事实的歪曲。

2、ARWU以分析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为初衷,因采用国际可比的客观指标和第三方数据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引领了全球性的大学排名活动,并影响了多国高等教育的发展。ARWU没有接受过任何外部资助,也不涉及任何形式的营利性活动。有关ARWU的详情,请参阅4、如您对ARWU有任何问题、意见和建议,请通过电子邮件与交大高教所联系:arwu@sjtu.edu.cnranking@sjtu.edu.cn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2-6954.html

评论 (4 个评论)

IP: 202.120.104.*   删除回复[4][游客]alice  2007-9-22 09:582、ARWU以分析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为初衷,因采用国际可比的客观指标和第三方数据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引领了全球性的大学排名活动,并影响了多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 吹吧,东西南北风,你就咯劲吹吧!IP: 202.120.52.*   删除回复[3][游客]马红孺  2007-9-10 12:26华师大就在隔壁,离的很近啊。IP: 221.7.131.*   删除回复[2][游客]孤子  2007-9-9 16:30对学校的排名会影响到其它兄弟院校的感情和生源,我发觉这个排名很不准确也。IP: 222.68.17.*   删除回复[1][游客]心系故乡  2007-9-6 20:29马教授,您好!我是您老乡–宁夏同心县人(回族),目前就读于华东师大。您是我们同心人,宁夏人的学习楷模和骄傲!永远支持您!

发表在 旧文重发 | 留下评论

【旧文重发】教师节随想

教师节随想

已有 2968 次阅读 2007-9-11 11:2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推荐到群组

这是一年前的教师节时写的几句话,过了一年,关于教师节的这点想法竟然完全没有变。

看到几个问候, 才知道过了教师节了. 谢谢各位的问好.

我不太愿意过教师节. 中国有妇女节,儿童节, 青年节, 教师节等等. 但没有市长节,书记节.以一个社会群体设节, 通常为了表示强势群体对于弱势群体的关心. 如果有一天教师节被取消了, 那就可能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弱势群体了. 我期待着没有教师节的日子的到来. 当然, 取消教师节也可能意味着教师这个弱势群体不需要关心了, 但愿这样的事情不会在中国再出现.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2-7155.html

评论 (2 个评论)

IP: 114.241.58.*   删除回复[2][游客]小学生  2009-8-27 09:05说的真好!!IP: 124.114.51.*   删除回复[1][游客]ddd  2007-9-11 11:33支持!教师节被取消了, 那就可能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弱势群体了!

发表在 旧文重发 | 留下评论